2020教师资格面试语言沟通技巧(二)

来源:招教网时间:2020-11-18责任编辑:shizhenzhen

关键词: 教师资格证

  • *备考没方向?
  • *考试时间不清楚?
  • *成绩看不懂?
  • *考试内容没有掌握?
  • *拿证之后何去何从?
  • *别人上岸也这么难?

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
▪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
▪ 获取1对1备考指导


全国教资备考群:1098976291(点击进群,群内定期分享教资备考笔面通关资料包,并有专业老师答疑解惑)


三、巧妙表达

(一)语言要有逻辑性

考生的发言需简洁、精练,谈吐流利、清楚,以中心内容为线索,展开发挥。为了突出中心论点,考生可采用“结构化”语言,即回答问题时,开宗明义,先作结论,然后再作叙述和论证,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,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。

1.避免表达含糊或出现歧义

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,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,一些句式也是这样,如:“可能”、“也许”,“如果须做出结论的话……”等。杜绝使用歧义用语,如有考生叙述大学期间某次期中考试,他以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发起了一次“考试不作弊”的活动时,用“中考”来指“期中考试”,造成考官们误以为是初中毕业升高中的考试。

2.指代清楚

口语表达不同于书面表达,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,因此,代词在书面表达中可大量使用。而口语速度快,没有文字记录,考官难以分清指代关系,尤其是“他”、“她”“它”在口语中是无法分清的。因此,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,考生在面试作答时,应尽量少用人称代词,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。

3.不要随意省略主语

日常交往中谈话者经常省略主语,如:“昨天去哪了?”对方不会听不懂。但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,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,也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,尤其是对考官的称呼不能随便省略,如考生询问“我的观点对吗”,就不如“×老师,您认为我的观点对不对”的表达好。

4.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

有些考生回答问题,不紧扣中心,泛泛而谈,例如,被问到对过去的某个过失怎样认识时,考生回答:“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,我觉得……”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,是没有意义的。

5.巧用关联词和段末小结

考生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、关联词来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以及突出层次关系,增强谈话的逻辑结构。对于一些时间、空间、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,考生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,给考官以清晰、完整的印象。

(二)掌握常用句式和“万用语”

有时候考生需要拖延回答问题的时间以斟酌字词;有时候考生一时紧张忘了话题;有时候考生希望自己的表述会有更好的“外壳”。

为了能对考生有所帮助,我们归纳总结了一些在这些情况下的常用句式和“万用语”,供考生选用。

“坦率地说……”

“我能适应这份工作是因为……”

“我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……”

“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对我的情况表示满意……”

“我希望您能理解……”

“您的问题让我很难回答,因为……”

“我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……”

“我很高兴您能欣赏我的观点……”“我盼望着将来继续和您合作……”

“这是我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和想法。”

“听完我的解释后,您也许会同意我的观点。”

“当时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……”

“您认为我的回答应该从哪里开始呢?”

“这样理解您的话对吗?”

“在我回答您的问题之前,我须强调……”

“您对我的建议正是我准备实现的目标。”

“这是从中总结到的教训,相信以后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。”

“的确”、“是的”、“当然”等。

(三)解释的技巧

在面试中,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。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、观点说清楚,或是阐释某件事情的前因后果,或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。

1.端正解释态度

考生在解释时,不能因为考官要求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。考官要求考生解释某一问题,并不是没有听清楚或者不明白考生的意思,而是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。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回答被怀疑,需要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。在解释时,态度要真诚,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。

2.有理有据,实事求是

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的论点和论据。在确凿的证据和一定逻辑推理的支持下,考官会很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。解释时,若对真实情况难以直言,不要寻找借口,强词夺理;更不能巧言令色,凭空编造。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不愿在考场表露的,可以如实地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的谅解。

3.巧用间接解释

间接解释即从第三者的角度去解释,包括大学的老师、奖状证书等书面材料以及媒体资讯等。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解释可以增强解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。

4.适时收尾

当解释实在难以奏效时,考生不着急。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,如果考官已经作出了某种判断,考生往往很难改变他的观点,这时转移话题是好的解决办法。而考生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,则可能将考生与考官的关系弄僵。

(四)注意“我”字的使用

1.减少“我”字的使用频率

为了向考官推荐自己,考生往往急于作以下的陈述:“我”毕业于某某学校、“我”适合这份工作、“我”富有工作经验等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大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愿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,因此在面试中考生应尽量减少“我”字的使用。可以用较有弹性的“我觉得”、“我想”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“我认为”、“我建议”等词语,以起到缓冲作用。同时,考生可以对“我”做一些修饰和限定,如“我的拙见”、“我个人的看法”等,给人谦虚谨慎的印象,赢得考官的好感。

2.“我”与“我们”

考生在面试时,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“我”,如将“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”省略主语,变为“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”。应尽量变单数的“我”为复数的“我们”但当“我们”出现过多时,应使用“我们”的替代语,如“大家”等,以转移“我们”的语义堆积作用。

(五)发表意见的技巧考生能否就某一问题发表合理的、深刻的、有建设性的意见,是面试中的一项常规且重要的测评项目。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,考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,能够发表真知灼见之外,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艺术,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和接受。

1.“密切关注”考官

要注意倾听考官的提问,抓住提问要点,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。考官未说完,绝不能打断其话头,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。发言时,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,考官未听清楚时要及时重复,考官表示困惑时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。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,则要尽快结束话题,而不要等到被打断。

2.提出观点与意见处理

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,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。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,可以使用“层层递推法”和“反证法”。“层层递推法”是指先从考官易接受的但离考生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,逐步接近考生的真实观点;“反证法”则是指用“相反”的方法提出观点,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,终阐明考生真正的观点。当考官明确提出相反的意见时,要虚心接受并真诚请教;若要坚持自己的观点,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,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。


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

  • 考试公告
  • 成绩查询
  • 资格认定
  • 备考讲座

扫码进群,备考路上不孤独,互帮互助,共同上岸!

点击打开
收藏

复制链接

微信扫一扫

手机登录确认

微信扫码下载

微信扫一扫,即可下载

— 登录账号,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—

每日一练

历年试题

面试宝典

时政热点

欢迎登录